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7日電(記者彭源)17日,第三屆中德城鎮化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發揮城鎮化在工業城市轉型中的引領作用”,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德兩國的科研人員、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共計150余人參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陳大衛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為,中國政府在2014年頒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走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德國是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強國,城鎮化建設的先進理念與成功經驗也得到了廣泛好評,特別是在城鎮規劃、建筑節能、生活垃圾與污水處理、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4.0”戰略等方面都有許多重要成果。中德兩國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方面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陳大衛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為本,重點關注城市中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圍繞城市的承載能力、城市的進步能力和城市的安定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改善。
包頭市作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會對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對此,包頭市副市長李中軍表示,德國的魯爾區和雷克林豪森市就從煤鋼產業成功轉型到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全世界現代工業城市發展的范本,其模式值得學習借鑒。當前,包頭市已培育有鋼鐵、裝備制造、鋁業、電力、稀土、煤化工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完善的工業產業體系和協作配套能力,包頭市將依托現有的產業、資源優勢在城鎮化建設中逐漸從工業型城市向服務型城市轉變。
據悉,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主辦,包頭市政府承辦。(完)